支柱|全球气候治理需要积极分子
2025-11-12 11:14
新华社,巴西贝伦,11 月 11 日。标题:全球气候治理需要行动。今年恰逢《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国际社会正站在十字路口:我们应该允许气候危机发生,还是应该将我们的承诺转化为果断的行动?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的目光聚焦贝伦,期待各国表现出团结和决心,共同应对这一巨大挑战。本次会议议程繁重、关键。当务之急是各国提交新一轮更加雄心勃勃的国家自主贡献,但目前进展并不令人满意。会议的重要议题还包括弥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削减和资金方面的分歧,以及努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系列能够实现公平、尊严和机会的气候正义解决方案。部分媒体曾报道表示,COP30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未来10年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关键阶段。最新一轮联合国气候谈判的任务非常明确:将承诺落实为行动,就更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达成一致。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强调的:“谈判的时间已经结束。现在是执行、执行、再执行的时候了。”正是在这种寄予厚望、严峻挑战的环境下,区内外都弥漫着加快绿色转型的紧迫感。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是,为了展示能源转型的理念,会议的官方车辆大量使用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以减少会议本身的碳足迹。走近一看,这些新能源汽车包括比亚迪、长城、广汽等,都是中国品牌。这无疑是中国通过成熟产业和产品为全球减排贡献的生动缩影。这直观地反映了一个事实: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的通行做法。任何国家都可以利用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和技术积累,为全球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提供重要公共产品,成为解决方案的重要贡献者。 《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绿色技术席卷COP30领域,中国正以庞大的清洁能源产能重建全球市场格局。 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表示,中国为绿色产品技术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让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推动绿色转型价格实惠。作为全球气候管理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的努力不仅体现在提供绿色产品上,也融入到经济社会深度转型和广泛国际合作中。古特雷斯高度评价中国绿色发展成就,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言出必行,实际行动超出承诺。这一分析的背后是一套坚实的数据支撑:中国始终积极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2030年国家确定缴费落实取得了惊人成效,风电、太阳能装机总量和森林蓄积量目标提前完成;中国供应了全球70%的风电设备和80%的光伏组件设备,驱动预计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将分别下降60%和80%以上。 “十四五”期间,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帮助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在今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还郑重公布了2035年确定的国家贡献。这是中国首次提出覆盖整个经济、包含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减排目标。这体现了在不降低方向和力度的情况下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世界是大家的,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国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切实行动、务实合作。
相关推荐